『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72章 武曌生气了[3/3页]
的粮食。
是李平下令在幽州地区收集的。
百姓自然是没粮了,但是幽州还是有一些大户人家的。
这些人家一般情况也不愿意献粮出来。
但是幽州是整个十三州的门户,一旦出了问题他们也很有可能受难。
上次突厥来就有过这样的教训。
再加上李平征粮不是白征的。
是按照市场价值交换的。
这些大户人家也就纷纷配合留出自己的粮食,把多余的大半都交给了官府。
这些人如此的觉悟也是李平没想到的。
他本以为会费不少时间的,没想到大家这么配合。
看来只有经过洗礼,苦难真真正正的摆在了你的面前你才会知道这世上最珍贵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只是李平现在也没有那么多钱银。
只给了他们部分款项,大部分是以官府名义打的欠条。
因为这个开销太大了,大到他都负担不起。
可见这些大户人家的粮仓有多么多的存货。
这还是在战后迁跑了很多大户人家之后。
这如果是在关内、河南这些地方。
李平相信,只要士族开仓,全国因为吃不饱饭的问题而饿死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这次李平采取的方法是把收上来的粮食全部运到幽州,由幽州军坐镇看管。
然后按各地人口比例每天往外运,按登记户籍以人为单位实行限购政策。
当然,卖的比较便宜。
李平算了算自己长安未来大半年的进账,给了粮食一个极低的价格,剩下的正好他的输入够补完。
这种做法在大唐成为了独一份。
当然也需要一些原因才可以实施,这要是在中原。HtTΡS://wwω.5㈡00wx.℃ΟΜ/
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得被联名上奏告御状。
别说实施了,没准得跟士族打起来。
可别小看士族的战斗力。
他们每个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卫兵,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达到最大化。
当然,多少私兵就没人知道了。
李平的做法在幽州这些大户中实施也是因为突厥上次的入关加上李平上次的战胜以及军民当中的名声。
换个人都不一定好使。
第172章 武曌生气了[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