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40章 萧瑀VS魏徵[3/3页]
有部门全力配合大军的粮草辎重等事宜,大军后勤保障官职由杜如晦担任,副官由高士廉担任。”
“拜长孙无忌为行军总调度,负责分配调度各部资源!同时暂管户部。:”
“命户部协助长孙无忌征调民夫三十万,以保证前军补给……”
……
一系列认命完,所有人都领命行事,整个大唐瞬间忙活了起来,高速运转。
打仗历来是劳民伤财之举,只是有些仗又不得不打。
可能有人会问,打仗除了用兵用粮还用什么啊?
唐朝一件普通兵器造价两贯,甲胄更贵,要是像陌刀这种杀伤力强的武器更是造价达百贯,需要连续捶打三年才能出一批,当真是千锤百炼。
战马每匹价值好一点的要百贯,差一点的也数十贯。
而且大军开拔你以为只有将士要吃饭吗?
唐朝的后勤比例算是历史上比较低的也需要三比一的配比。
也就是说前方一个战士打仗,后方最少要三个民夫做后勤才能供应的上将士补给。
这些民夫本是农民,一仗可能要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这些人本是种地为生,每年交税。
一旦开战不仅少了这几十万农民的劳作,更是要养着他们为朝廷干活。
这一进一出少了几十万人劳作,多了几十万人吃饭。
将士打仗吃的不能太差吧,吃不饱就打仗实力肯定大打折扣,再加上后勤呢?
所以看似十万大军,其实吃饭的人数最少就得四十万。
再加上少的几十万劳作,每月粮食何止三十万石?
这要是一打数年,怕是要举国为之供给。
而且民夫吃的绝对不比士兵少,十万石粮食运到前线剩下的也就不太多了。
可就是这样也要保证前线粮食的充足,因为每一石粮食对于前线士兵来说都至关重要。
这还没算死亡士兵的抚恤,战场兵器铠甲战马的损耗,士兵的军饷,战马草料,修桥修路等等等等的费用。
这要是细算起来十万大军的开发之资其实是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消耗的银钱一场大仗下来何止百万贯?
稍有不顺所多产生的消耗都是难以计算的。
所以古代很多时候打仗说是举国之力一点都不夸张。
强如大唐还是如此,那些羸弱时期则更加不堪。HtTΡS://wwω.5㈡00wx.℃ΟΜ/
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勤俭节约,连破旧的皇宫都不愿意修缮的主要原因。
每省下一点都可能让战场上多增加一个士兵。
(本章解释多了点,多更了五百字弥补!加书架支持哦!)
第40章 萧瑀VS魏徵[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