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1章 纵吾一人亦往矣  从白蛇开始,我有模拟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91章 纵吾一人亦往矣[1/3页]

  伏海的目光从孔子身上,落在了河里的一片落叶上。

  在水面上,落叶随着水流一路向下,畅通无阻。htTρS://Www.五2○0ωχ.℃οΜ/

  一片叶子从长出来并且落下,都似乎顺从这一种命运的痕迹。

  “不知,随波逐流是否是随心所欲。”

  伏海以这片落叶为引子,问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主体是随波逐流。

  看似万事万物都在选择自己的道路,但实际上都是在随波逐流。

  一颗植物的种子,落在了那一块土地后,只能在那里生长起来。

  吸收土地的营养,吸收阳光,这就是随波逐流。

  而蝴蝶和飞鸟,看起来在成长后,就能够自由的飞翔在这片天地。

  然而,

  它们也要随波逐流的寻找食物,在固定的季节当中交配,在一定的寿命后死去。

  春去冬来,虽然是不同的蝴蝶和飞鸟,实际上蝴蝶和飞鸟都在做着相似的事情。

  至于人的话,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小的时候,受到了父母和邻居的影响。

  在稍微长大后,又受到了妻子和儿女的影响,甚至会多受到国家的影响。

  哪怕老了,也会出现各种类似的疾病。

  你做出来的每个选择,好像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在内,但又有多少是受到你掌控,多少是受到周围的影响,你掌控的又能改变什么?

  这谁也不知道。

  伏海记得前世,他背过的《论语》中有一句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概括。

  而现在这句话也是不久前听孔子亲自说过的句话。

  所以这个问题是伏海对于随波逐流的世界本质,和孔子自身随心所欲境界的一个碰撞。

  而孔子在听见这个问题后,稍微有些沉默。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认的。

  部分的随波逐流是随心所欲,但部分的随波逐流肯定不是随心所欲。

  如果只是回答部分一个准确结果的话,这个问题也就没有必要谈论的。

  伏海表面上是问群体,此时却在问孔子。

  他说自己随心所欲,这随心所欲是否是随波逐流。

  或者说,他孔子是否在随波逐流。

  “不是!”

  在思考了一会后,孔子捡起了地上的一片黄色的落叶,捻在手里说说道。

  “生命有顺从和不顺从。”

  “水有自上而下,也有向上的蒸腾。”

  “叶子看似被树放弃,看似受到风的侵扰,看似只能随着水流溜流走。”

  “但叶无所同,本身就是他们的不顺从。”

  “叶子的形状才是随心所欲,随波逐流不是。”

  孔子拿起了那一片叶子,丢向了溪水当中。

  这一片叶子飞旋着下去,直到落在水面上,流淌下去。

  伏海顺着那片落叶看了过去。

  这河里是有很多的落叶,终究不是完全相同的落在了河中。

  落在在水中,有的会被河里的鱼吃了下去,有的会在岸边搁浅,结局也不尽相同。

  随波逐流是一种状态,随心所欲也一种状态,两者没有绝对的对立。

  从树木到飞鸟,他们也许不需要随心所欲,但一定需要随波逐流。

  如果没有随波逐流的话,就没有他们生命基本的绽放。

  随心所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结果和认知?

  伏海对这个答案似懂非懂。

  于是乎,他打算把问题再问明白一点点。

  “我曾听汝说七十而随心所欲,不知这如何解?”

  “弟子且可为官建言,汝必知其关窍,为何不做变通?”

  伏海见过孔子的日常,能感受到那一种矛盾的存在。

  他很难把这种矛盾和随心所欲联系起来。

  在他的心中,随心所欲不能和无法无天联系在一起,两者有些共同的地方。

  那就是受到的阻碍会非常的小。

  但孔子不是这样的。

  让伏海感觉到,叶子明明知道会枯黄,会有风,却仍然选择了成长悲壮感。

  就如同孔子行走了这么多的国家。

  他觉得孔子在出发的时候

第191章 纵吾一人亦往矣[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