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76章 皇上,这里的王子都是臣妾的表弟呢[2/3页]
特征,是他右脸上一块黑色的墨刑,上面刺着一个模糊的字。
祝无欢盯着他,有些迟疑。
他会是史书上那个有名的断案高手,原名哈孜勃烈,后来改名叫宁国忠的人吗?
史书上对那宁国忠的记载,就是面相温和宽厚,右脸有墨刑,刺着一个奴字。
因为脸上有墨刑,他前半生过得很不好。
他满腹经纶,不甘心做个普通人,可脸上有墨刑的他没有入仕做官的资格,在考科举的头一关他就被刷了下来。
他听闻,若是有人举荐,可以不用考科举也能直接去做小县城的书吏,于是他很多次辗转求人举荐,可每一次都因为脸上那墨刑而被人拒绝讥讽。
前半生他磕磕绊绊,想尽了办法都找不到一点出路,穷困潦倒,被放离鸿胪寺后他一度险些饿死。5200文学
倒不是他眼高手低不肯干活儿,是因为他脸上的墨刑,人人拿他当罪犯唾弃他,他去给人做工,卑微的表示自己只要别人一半的工钱,都没人要他。
而他是西元人,在大宁没有土地,他想靠双手种地养活自己都没一块土地。
他只能在街头免费替人写写书信,换一两个铜板果腹。
或者去山上采点草药砍点柴火,换取廉价的钱财度日。
他这样艰难的熬了二十几年,直到大宁灭亡了,才迎来他人生的转机。
那时候已经四十多岁的他,在新皇登基开恩科之时,不死心的又去考科举。
那位新皇自己就是穷苦人出身,靠造反夺的天下,自然不会瞧不起穷苦人,再加上为了收揽人心,那位新皇的第一年恩科便广纳天下所有胸怀大志的有志之士。
于是,在科考之路上被拒了二十多年的宁国忠,终于有了施展才学的机会。
他二十几年都没有荒废学业,他的辛苦和坚持有了回报,他一举考中了进士。
之后上殿面圣,他主动请求外放,去小县城做县令,然后从小小县令开始了他的传奇之路。
他擅长推理,心细如发,屡屡侦破一桩桩悬案奇案,终于声名大噪,大名传入了京都。
之后,他从知县做到知府,又被调到京
第176章 皇上,这里的王子都是臣妾的表弟呢[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